PRODUCT CENTER
联系我们
发布时间:2025-09-01 11:24 浏览次数:
制药废水的有机浓度很高,里面含有大量合成过程中残留的原料和中间体,这些物质使得废水的净化难度大幅增加。同时,废水中的盐分含量也不低,高盐环境会让微生物难以生存,影响生化处理的效果。另外,废水中还存在像咪唑类、酯类等具有毒性的物质,这些物质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,让普通的生化处理方法难以奏效。
这类废水里难降解的有机物占比很大,它们的分子结构稳定,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,直接采用生化处理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,必须经过特殊的预处理才能进行后续处理。
在制药废水处理流程中,预处理是极为关键的前置环节,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,降低后续处理压力,保障整体工艺稳定运行。
预处理作为制药废水处理的首要环节,对保障后续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。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降低污染物浓度:制药废水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、盐分、重金属及生物抑制性物质。通过格栅拦截大颗粒杂质、调节池均化水质水量,可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,避免高负荷冲击对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破坏。例如,通过中和调节 pH 值,能将强酸性或强碱性废水调整至适宜生化处理的范围,防止极端酸碱度对微生物活性的抑制。
去除生物抑制性物质:废水中残留的抗生素、有机溶剂等物质,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。采用高级氧化、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技术,可有效降解或分离这些生物抑制性物质,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。以芬顿氧化技术为例,其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够有效分解难降解有机物,降低废水毒性。
提高废水可生化性:部分制药废水成分复杂,可生化性较差。通过水解酸化等预处理工艺,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,提高 BOD/COD 比值,增强废水的可生化性,从而提升后续好氧处理的效率。
减轻后续处理负荷:预处理去除的悬浮物、胶体物质及部分污染物,可显著减轻后续深度处理单元(如膜处理、活性炭吸附等)的运行负荷,延长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,降低处理成本 。
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,在无氧条件下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、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,在实现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同时产生可再生能源。
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:
一是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,通过水解酸化、产氢产乙酸、产甲烷等多阶段反应,可将 COD(化学需氧量)去除率提升至 80%-95%,显著降低废水后续处理负荷;
二是能源回收,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(主要成分为甲烷)可作为清洁能源用于供热或发电,以 300m³/d 制药废水处理项目为例,每日产气量可达 150-300m³,有效降低处理成本;
三是污泥减量,相较于好氧处理工艺,厌氧系统剩余污泥产量减少 60%-80%,大幅降低污泥处置压力。此外,该技术对温度、pH 值等环境条件适应性强,尤其适用于含抗生素、高盐度等复杂成分的制药废水预处理。
不同类型的制药厂,由于生产工艺和产品的不同,产生的废水特性也存在差异,处理方法也应有所区别。
对于生产抗生素的制药厂,其废水往往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,这些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很强。在处理时,预处理阶段可以采用更强化的氧化工艺,比如臭氧氧化,先去除部分抗生素,降低其毒性,再进入生化处理系统。同时,在生化处理中要选用对抗生素耐受性强的微生物菌种。
中药制药厂的废水成分相对复杂,里面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、鞣质等物质。预处理可以采用格栅、沉淀池等方法去除大量的悬浮物和杂质,然后进行水解酸化处理,让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。生化处理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方式,提高处理效果。
生物制药厂的废水有机浓度可能较高,但可生化性相对较好。可以先采用厌氧处理工艺,如 UASB,高效去除有机物,产生的沼气还能回收利用,然后再通过好氧处理工艺进行深度净化,确保废水达标排放。
以 300m³/d 的合成制药厂废水处理案例来说,通过上述的分质预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,废水得到了有效的净化。处理后的水能够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,解决了企业的环保难题。
在技术方面,抗毒微电解填料的使用增强了对有毒物质的处理能力,让预处理效果更好;蒸发防垢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设备维护的麻烦,提高了蒸发系统的运行效率;耐盐菌群的培养则让生化系统在有一定盐分的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。
同时,这个处理系统还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,蒸发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重新利用,沼气能作为能源使用,结晶盐也能进行回收,在环保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。
总的来说,制药废水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,通过合理的工艺组合和技术创新,既能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,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,为制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。